景德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黄青融古创新,承继ldquo御窑精神
TUhjnbcbe - 2021/1/4 2:01:00
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我们在聊什么?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今年的第一次采访定在了景德镇,过去的三年,我每年都会来一次。

这座城市的蕴积太过丰厚,以至于任何一个人的所见所闻都很容易陷于狭促。我随身带了一本《白瓷之路》,英国陶瓷艺术家埃德蒙·德瓦尔的作品,三分之一的内容记述了他在景德镇驳杂而细腻的感受。

寻访中,他心心念念地求问:人类在一个速朽世界中追求恒久美好之物的雄心,竟值得付出如此不惜的代价?

“这座城市制作了世界上最为纯粹的器物。这是一座技艺和学问之城,其产业之复杂超乎人类在别处的一切其他努力。”

▲仿古瓷大师*云鹏仿制元《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去年的夏日我去过日本的匠人之城高山飞騨,那时心中便自然而生疑问:景德镇千年以来匠人云集,技艺传承,无出其右,是史学家、陶瓷爱好者眼里“传说中的圣地”,却为何在国人心目中没能成为精神高地?

▲古陶瓷研究专家、中华仿古瓷第一人*云鹏先生

朋友是解惑最好的交流者,于是有了我与*青的两次交谈。“瓷三代、创二代、品牌第一代”,十一个字便勾勒出她的身份和责任。父亲是荣誉等身的古陶瓷学者与传承人,母亲是出身陶瓷世家的地道浮梁人,她从小捉迷藏的地方的就是父亲的陶瓷标本室。

但真正爱上陶瓷却是在大学毕业后她随同父亲创业开始,从佳洋陶瓷厂到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三十年的浸淫,她早已把陶瓷文化的推广传播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及家族传承新的形式。

白净、秀雅,*青身上有种少见的纯粹气质,与“瓷三代”在景德镇的江湖形象似乎对合不上。言谈之中,每触及一些字眼,她整个人都会焕出微微神采,父亲、孩子、陶瓷文化、公益教育,是她生命成长中源源不息的能量来源。

皇窑的所在地是一个古典江南园林风格的陶瓷艺术博物馆,恢宏巨大早已超出了平素对作坊窑口的想象。皇窑的“皇”字的由来,一是与父亲*云鹏的姓同音,二是对于“御窑精神”的追随。

古代的御窑主导了景德镇陶瓷的研发与创新,从朱元璋的釉里红,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再到康雍乾的珐琅彩,不仅代表着当时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风格,也承载了历代匠人追求极致、传承迭代的精神。

在皇窑,如同置身偌大的瓷宫,唐宋明清式样的仿古瓷精品目不暇给。博物馆中有两处的设置别有深意:一处是在柴窑旁耸立的巨大瓷冢,所有不够完美的柴窑瓷器都会在出窑后被击成碎片存放其中;

另一处是博物馆四楼的古瓷片收藏馆,几隔间展柜里陈放着的古瓷片都是*青父亲*云鹏老先生几十年来一片片收捡而来。海量瓷片汇聚眼前,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浩瀚,失去了夺人心目的完整与精美,纹饰、胎骨、釉色内涵的讯息如同典录,将纵深的历史平铺于眼前。

父辈已将古陶瓷研究与仿古技艺推向了高峰,作为家族的传承者,*青的选择是“融古创新”。她花五年时间打磨的“雅玩”系列,围绕现代人的书房场景,将茶道、香道、花道器皿与古代宫廷美学相结合。

宋明两代、雍乾两朝,或素远,或简淡,或俊雅,或奢贵,不是再复刻古物,而是将古代帝王的清玩审美辅以现代人更易亲近的器型表达,通过景德镇千年锤炼的手工技艺最终呈现。

未把曾有的辉煌当成炫耀的资本,父辈的积累,历史的积淀,东西方的生活观察,万物生生,都在*青思考中化变成她这一代人的陶瓷心语。有这样的世代传承,又有四方云集的新匠人,景德镇所蕴含的手工艺精神将会惠及整个中国民艺的未来。

极致之美,致敬“御窑精神”

L:我们现在所在的“皇窑”恢宏巨大,已经不是惯常理解下的景德镇作坊窑口,而是具备了生产、学习、旅游复合体验的陶瓷文化园区,当初做出如此重大决定的情景是怎样?在规划整个园区时在你的家族中有过怎样的讨论?

H:——这几年,整个陶瓷市场发展势头都非常好,我们就想如果企业再不发展、不创新,可能就会走到一个瓶颈期,所以就买了这块地来扩大规模。当时定下了几个点:首先,陶瓷的多元化肯定是大方向,然后就是要在引领消费与适应消费之间尽力找一个平衡点。在一面发展企业的过程中,我也做了很多公益性教育,给中小学生、幼儿园的宝宝开展陶瓷公益课程,让他们在触摸泥土中感知陶瓷文化。

之所以做这些是因为我们觉得景德镇是“陶瓷之都”,是全世界热爱陶瓷的人都向往的朝圣之地,而我们作为一个景德镇人,如果不懂陶瓷,那是很可悲的。我自己生长在这样一个与陶瓷密切关联的家庭里,从小有机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接触陶瓷,爱上陶瓷,进而爱上这座城市,我想用我的成长经历给孩子一些感触,这也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后来针对这块我们就有了专门的旅游团队,让他们去跟所有幼儿园去做推荐,不管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只要孩子们来园区,我们全部免费传播文化。所以现在看到满园子小孩子,我都发自内心的欣慰和开心。

L:在参观“皇窑”的时候,有一处我印象深刻就是柴窑旁边巨大的瓷冢,所有在柴窑中烧制出来不完美的瓷器都会被敲击成碎片存放在那里。这样的安排别有深意,其中的考量是什么呢?

H:这其实是我们皇窑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也是我们的核心价值。皇窑提倡的是御窑精神,什么是御窑?以前皇家推动的一个窑口,从明洪武二年做到的袁世凯时期,那个时候所有的做多的、做不好的、做瑕疵的全部都砸掉,以至现在御窑厂的地底下全部都是旧瓷片。我们觉得御窑精神就是景德镇精神,正是这种对品质,对美极致追求的精神,才造就了景德镇千年不灭的窑火,也成就了它曾经让全世界为之惊叹的陶瓷盛世。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重新致敬这种精神,让皇窑生产的每一件瓷器我们从设计到最后的输出,都坚持极致的追求。所以我经常说如果接了20个订单就绝对不做21个,如果做的有瑕疵就一定不能将就,每一件器皿首先都要对得起自己,才能对得起市场。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了这种品质和诚信的保障,就一定到能保持品牌的持续性,让皇窑承载景德镇精神走得更远,走向世界,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希望给后人做的基础。

▲仿古瓷大师*云鹏仿制清康熙青花万寿瓶

L:还有一处让我觉得震撼的就是您父亲的古瓷片收藏,不同于完美的瓷器让人留恋于作品之美,古瓷片本身由于不同原因而形成的破损就是一个个故事。众多的古瓷片汇集就是生动的陶瓷历史,是今天所有陶瓷创作的富矿。当你小的时候把玩这些古瓷片,感受是怎样?今天在进行陶瓷新品的规划创作时,这些古瓷片会是你的灵感来源么?

H:我们经常说研究陶瓷的人,首先是研究瓷片。御窑厂,包括我们原来的浮梁瓷局的窑厂下面深藏的是那一个时代所有好的与不好的东西,所以读取一片瓷片,可以剖析它的胎骨,它里面的气泡,釉的厚薄,这些你通过完整的瓷器是看不到的,但是瓷片可以。所以我们说读懂了一块瓷片,就读懂了一个年代,学习古陶瓷是一定要读瓷片的,包括很多搞古玩的人兜里都会揣几个瓷片,这就是真正喜欢研究陶瓷的人的一种符号。

这么多年来,我父亲始终都在不间断地坚持收集古瓷片。以前他在博物馆工作的时候,景德镇陶瓷馆里的瓷片几乎全是他一片片捡回去的。年经商以后,他又从古玩市场,古董商手里收回很多旧瓷片做成现在的瓷片收藏馆。所以我家所有的财富都在这个博物馆里面:一个是瓷片的收藏,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从全世界博物馆、拍卖行买回来的藏品。学习古陶鉴定一定要有参照物,只有看过实物的人才可能把实物再现出来。

古与新,制瓷世家的薪火相承

L:成长在制瓷世家,你对家族传承的理解是什么?担负其中的使命,你一直是笃定的么?还是曾有过挣扎?

H:其实我小的时候没有这么强的家族传承意识,因为那时候父亲在陶瓷馆工作,我们从小捉迷藏的地方就是陶瓷标本室,可以说在瓷片堆里长大,对这些东西都习以为常了。我和哥哥都是90年代大学毕业以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陶瓷,从最底层的学徒做起,父亲的手把手教我们烧瓷,拉坯,所有的工艺全部都感受一遍。

我真正喜欢上陶瓷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因为在做陶瓷文化推广的时候,你会发现接触到的所有人都是对陶瓷文化带着朝圣的心态的,当你如数家珍地把陶瓷背后的精神传播出去的时候,别人就会发自内心对你敬仰,而当你接受越来越多这种东西以后,就会越来越有一种使命感。

L:关于制瓷的未来你的思考是怎样?皇窑的新系列中不少是以场景规划,例如“雅玩系列”是现代人书房生活中的雅趣。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中,陶瓷会占据怎样的角色和位置?

H:我做“雅玩”,其实也是在传承创新。我父亲在仿古瓷这个领域已经做到了极致,我们现在需要找寻的一个新的突破口,留下一点跟这个时代相关联的东西。现在这个时代其实是一个快餐时代,一个让所有人的生活都停不下来的时代,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改变,让大家的生活偶尔慢下来,能够坐下来喝杯茶,聊聊天,自己发发呆,也许这样工作效率反而更高。“雅玩”系列其实就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就是我们要回归到自然,回归到生活本质,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个系列我们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来打磨,最后将设计核心定义为“宫廷东方美学”。宫廷代表极致,我们希望做出的每一件器物都经得起文化的推敲。融古创新是“雅玩”的核心价值,我们希望通过每一件器物去传播东方美学中的一个点,比如宋代生活美学,雍正、乾隆生活美学,然后围绕当下人的生活方式,做一些新的装饰形式来创新。

L:中国人可能到一定阶段,四五十岁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想静下来,自然而然就会喜欢茶,喜欢这些陶瓷的器物。所以我还挺想知道的是对于年轻人来讲,陶瓷意味着什么。你在跟你的孩子交流过程中,他们给出来反馈出来是什么?

H:我女儿当时学设计的时候,自己选了材料学,学的玻璃和瓷器,可能还是因为有一种血液中的传承在里面。她现在运用陶瓷材料可能跟传统陶瓷没有什么关联,更多是一种瓷器与空间的融合,所以我想未来的景德镇一定是一个多元的、包容性的载体。

我们现在开发新品、爆品的时候,我经常会跟儿子、女儿沟通,他们会站在不同视角上提出很多想法,有时候我列出一二三,他们可能正好跟我相反。这都启发我借助大数据,在生产研发上越来越精准聚焦年龄段。

了解即爱上,独一无二“匠人之城”

L:景德镇是一个“匠从八方来”的城市,我这几天也接触了一些因为热爱陶瓷,热爱手工艺而定居在这里的80后、90后,就是常被说的“景漂”。作为一位生长在景德镇的“瓷三代”,从小耳濡目染,你如何理解“匠人以及匠人的生活”?年轻一代匠人和老一代匠人身上承袭相通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有哪些特质?

H:景德镇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很包容,人到了这里会感觉很舒服。每个人在这里只要扎根下去把自己做好,凸显个性的一面,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当然我们首先要尊重传统,因为确实有太多的营养,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吸纳,可能用一辈子来信仰都不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肯定要有自己的特点。以前景德镇的很多大师都是师傅带徒弟地传承,本土的东西束缚比较严重,他们在创新这块很难。

但是现在外来的艺术家,不管是从事室内设计,还是服装设计,他们都会把陶瓷融入到设计之中,或是设计为陶瓷而服务,或是陶瓷作为整体设计的混搭,这个时候,很多新的东西就可以脱颖而出。我觉得正是景德镇的这种包容性,让来过这里的人只要呆过三五天,都会慢慢喜欢上这个城市。这里生活压力不会很大,只要你自己努力、坚持,就可以过得还不错。不管是手艺人也好,小学者也好,他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很想要那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L:陶瓷是中国文化艺术、传统手工、文人精神集大成的载体,皇窑的规划中也有研学、培训的板块,你会建议那些带孩子来到景德镇的父母做些怎样的安排,让孩子能够有机会去更好的了解陶瓷文化,感知这座中国独一无二的匠人之城?

H:很多人景德镇可能会去陶溪川、国贸市场这些打卡地,再深入了解一点的可能会想到三宝村去看看,这些都是推广名气比较大的地方,但是确确实实很多人去过之后,感觉这不是他心目中的是景德镇。所以我们在做皇窑推广的时候,有一个宣传口号是“来景德镇,不来皇窑是遗憾”,因为我们这里涵盖了上千年的文化、工艺,让所有来到景德镇的人带着朝圣之心,感受到我们宋元明清的工艺的时候,感觉到匠人用一辈子守候呈现一件器物的时候,他回去洗个碗都会小心一点。

如果是父母带孩子过来,孩子是看不懂这些东西的,他只有在触摸泥土的过程中,才会感觉到好玩。父母跟孩子融入在共同参与一件器的制作中,是感情的一个传递,思想的一个碰撞,是你融入到他的世界中,让他天马行空中,把你带到另一个世界。所以我希望父母跟孩子可以共同完成一件器,这个器拿回家后,其实每一时每一刻都可以提醒父母,多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融入到他的世界,再把他的世界带入到你的世界。

下期预告

他是李颜珣,80后陶瓷艺术家,生于潮州,长于景德镇的“瓷二代”。秉承家学研习山水瓷板画,研究并创造新型的釉上彩料系统,筹建颜山美术馆,他的每一步选择,虽然都在陶瓷之路上,但实际上存在巨大的跨越。这样轨迹背后的思考是什么?下期,一起听听他的故事。

撰文?Miss鲁

蜜思鲁

Hi,你好,我是蜜思鲁,我喜爱读书,喜爱和朋友聊天,十几年前我在广州开办了唐宁书店。我一直认为唐宁是一家有温度的书店,因为这间书店陪伴了我的成长,同时也让我结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每次和他们聊天,总能让我受益无穷。蜜思鲁的三点一刻就是我和这些朋友的私家聊天,我希望通过这个栏目,将每一次的相遇记录下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青融古创新,承继ldquo御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