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初心景德镇,为什么能靠着单一手工业常
TUhjnbcbe - 2024/4/28 17:49:00
看白癜风哪个医院看的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

文字是历史的载体,诗词是生活的写照。

古人喜欢用诗词歌赋

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从诗词中可以获知

其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

古人之于陶瓷的喜爱

在诗词记载中尽可观之。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唐杜甫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意指:大邑所烧的瓷器轻盈坚韧,敲击后声响如玉碎而名传锦城,你家的白瓷碗比霜雪还要洁白,倘若送到我的茅屋也显得落魄可怜。

可见杜甫对大邑瓷碗的评之高,爱之深。

古人爱瓷,我国现存的瓷窑遗址也很多,证明在古代中国,瓷器真的是遍地开花。

那么,远近闻名的景德镇是如何在一众制瓷基地中脱颖而出的呢?

乾隆48年《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新平是景德镇的原名,也叫昌南镇。汉代开始,景德镇就已有了制陶产业,据考证,最早瓷业遗存是五代时期。

宋代对于景德镇来说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年代。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年),昌南镇生产的青白瓷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

当时彭器资《送许屯田诗》曾这样评价:“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真宗赵恒对此爱不释手,便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给了这座小镇,谁也没有料想这座小城日后会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世界瓷都。

在元代时,景德镇烧制出来的青花瓷以淡雅清润,远销国外而闻名于世。

发展到明代,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在青花瓷的基础上创新了各种彩瓷,造型精巧,胎质细腻,色彩明艳,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

明代的刘侗、于奕在《帝京景物略》中更是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成杯一双,值十万钱”。

古有曰:“行于九域,施及外洋”,这便是对陶瓷传播的最好诠释。

郑和下西洋

明代时期(年-年)郑和七次下西洋,陶瓷作为承载着中国文明的载体,被郑和带去国外,承载着中国中国历史文化的陶瓷就此在国外传开。

陶瓷受到欧洲上流社会的青睐,将昌南瓷器称为“china”,久而久之用“china”来称呼陶瓷,即现在的中国。不可不说这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清代陶瓷名手云聚景德镇,造瓷技术达到了巅峰极致,雍正时,珐琅彩瓷茶具胎质通透,薄如蛋壳,如“隔淡雾看青山”制作之巧令人惊叹。

在清代,还有两组极具地方特色的诗歌《景德镇陶歌》《陶阳竹枝词》,生动的记录了当时以瓷器生产为主的景德镇。

展示了从陶瓷生产、陶工管理、陶瓷贸易一系列完整的陶瓷产业链,足以看出景德镇的陶瓷盛景。

景德镇的兴盛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诠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质的高岭土原料,在技术精湛的匠人们手中,造就了千家万户视若珍宝的瓷器。

景德镇,因窑而生,因瓷而盛。

光阴易逝,容颜易老,

唯独景德镇既古老也年轻

始于汉唐,崛于宋元,盛于明清。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靠着单一的手工业经久不衰,瓷都地位迄今不可动摇,其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让景德镇也被誉为一座“活的陶瓷历史博物馆”。

景德镇,探索生命的无限可能。

时代赋予了景德镇新的意义,用现代的方式为这座古老城市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现今,景德镇依然拥有着世界最庞大的陶艺创作群体,它凭着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接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陶瓷热爱者,“景漂”一词因此衍生。

在这里,有一天一夜也讲述不完的逐梦故事,有开放的创作环境和自由贸易的平台。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过去如何,任何人都可以凭借作品崭露头角。

在这里,有数以万计的陶瓷工匠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本分、极致、创新,这正是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息的“燃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心景德镇,为什么能靠着单一手工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