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瓷出东方剑守一邦原创
TUhjnbcbe - 2023/10/19 17:59:00
白癜风初期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228/6072023.html

网络图片

如果不是世界青瓷大赛的缘故,我可能不会说走就走的去青瓷的荣盛之地去亲眼看看。

并不是不爱或不用青瓷,但毕竟现代物流那样发达,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无论它兴于哪里,都可以销于网络。

就是所谓的“蛋很好吃,何必认识生它的鸡”。

然而去了龙泉,才知此行不亏。

摄于丽水-龙泉

提到“龙泉”,很多人跟着想到的多是宝剑,托武侠小说的福,“龙泉宝剑”,几乎尽人皆知;

但只要提到“青瓷”,几乎脑子里跟上的词儿,就一定是“龙泉”。

走这一遭,我也在试图去知晓,这一润一利、一文一武、刚一柔一刚,究竟是以怎样的优秀、被中国传统文化一并吸纳糅合在同一个地方。

黑色、白色、金色……都可以是世界的,但惟有青色,一定是属于东方的,不接受反驳。

青瓷,从来以“清润如玉”著称,工艺上以青釉厚烧和开片控制的传统技艺流传于世。

在世界眼里,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瓷之国度”。

而青瓷,更以它造型端庄、胎体浑厚而被称之为“瓷器之花”,其“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都让它所蕴含的那种浑朴、纯净、大气的东方美学表达得淋漓尽致、被世界所认可。

摄于丽水-龙泉

龙泉窑是历史名窑,宋代六大窑系之一,以属地“龙泉”命名,历经三国两晋、终于清代,其于北宋中晚期是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说它亲和,是因为产品亦多以生活用具为主,杯盘碗罐、林林总总。到了南宋,龙泉窑更是空前发展,步入鼎盛。

南宋的浙江凭海而立,水上交通发达,对外贸易的畅通、让龙泉青瓷得以运往临安、经瓯江出海,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

摄于丽水-龙泉

为了看瓷器,我特意把新鲜学习的知识结合了过往所知总结了一下:

行家要看“器型”,因为往往各个时期的器型各有其年代特点,新时期的“器型”也反映了作者的情绪、审美和技艺;

要看“胎釉”,龙泉窑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和相应的烧造工艺,这个一定是考验技能的重要要素之一;

要看“纹饰”,刻花纹样、贴花工艺、露胎色泽……都是鉴别瓷器的关键;

还要看“装烧方法”,即垫烧工具在不同时代所垫部位……

当然,以上是行家要看的……

外行,只需要看一样就够了——“眼缘”,简单说,是否心动。

网络图片

“世界青瓷大会”入口处,展示了一面墙的陶瓷工匠师,他们有出于龙泉,有师从景德镇,有八零后,有九零后……

他们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或叛经离道、或高深莫测;

他们在镜头里,只是看起来平凡而又普通的世间男女,做着他们认为理所应当的事,追着他们清楚选择的梦,走着一条他们内心中最柔软但踏实的路。

在这面墙上,我找到这样一句话:

“这条路也许,不通向任何地方,但有人从那边过来。”

读这句话时,我忽然觉得胸中涌动着什么,眼前似乎看到一束光……

摄于丽水-龙泉

晚上,专程拜访了青年陶瓷师T老师的工作室。

天黑了,车子很不容易的导航到这个、在地图上没有清晰名称、村子里“第二个红绿灯左转”的地方。

一座白色的房子,就静静的伫立在夜色清澈的乡村里,周围有间歇的狗吠;

空气,是那种夹杂着林间和乡间特有的木香味儿和草香味儿的,闻上去,比城市里的要高好几个纯净度。

T老师是八零后,龙泉本地人,样貌上最具辨识度的是一双清澈的眼睛,他也在出售自己的作品,却没有商人气。

他态度谦逊,谈吐毫不张扬,和那些清润的泛着淡淡微光的瓷器作品站在一起,属实毫无违和。

他告诉我们,这里本就是村子里的房子,和村里其他的房子大致结构都一样,内部被他改造成工作室的模样,新中式和新海派相结合的风格。

他还会请一些村里的阿姨来、教她们做一些简单清理打磨之类的工作。

摄于丽水-龙泉

一楼是对外部分作品的展厅和一大一小待客的客厅和茶室,地下室是工作间,室外有一口小龙窑。

是的,一口小龙窑。

我忽然来了兴致,居然可以见到小龙窑。

龙窑是一种半连续式的窑,因为依一定的坡度而建,斜卧似龙而得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

它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用杂柴、松枝之类做燃料,火焰多为平行窑底流动。因为它特殊的倾斜设置,能够自然减少漏气、吸气,也高效利用了热能、减少热损,缩短生产周期。

我好奇的绕窑一周,借着夜色和微微的灯光仔细的看了它。

原来吃了蛋,还能认识下了蛋的鸡的感觉居然如此神妙。

摄于丽水-龙泉

T老师说两天后开窑,啊哟好不巧,开窑的吉时恰好是出发的时间,行程完美错过,太想看看开窑,想象那种参与其中带着仪式感的小心动。

遗憾,难道,是还要再来龙泉的伏笔?

回去后悄悄网络上查看了一下开窑的情况,线上补个课。

开窑要窑主人择吉时,配司仪,其时鼓乐振天,场面极其热闹。

鞭炮鸣后,象征开窑的第一块砖会被取下,之后窑主人会取出第一个匣钵,然后会由受邀嘉宾打开钵体,小心隆重的取出青瓷作品。

经20多个小时度的柴火长燃不熄、方能亲手捧出自己的作品,无论是否惊艳众生,这时候的心情,我猜想,应该是孕育的感觉吧,激动而又自豪。

即便是旁人观众,也能从仪式的酣畅中体会其中的快乐和满足吧。

网络图片

龙泉的上茶街、西街和青瓷宝剑苑,是几处必去的所在,却是几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感受。

上茶街以瓯江而在,位于瓯江南岸,从名字上就能够知道,是地方为了弘扬龙泉茶文化、加强农旅融合而打造的文化景观休闲街。

在上茶街起点处,是茶街提灯和茶道,走进去有与茶有关的小品和雕塑,各个茶铺店铺林立两侧,虽是商业街,却不甚喧闹。

走在街上,是一股悠闲和淡然的气息弥漫周身。

网络图片

因为是第三届世界青瓷大会期间,算得上是整个龙泉的节日了,青瓷商家们纷纷把摊位摆上街头两侧。

或是静静的坐在摊位前摆弄自己的商品,或是在浅笑着手机直播,几乎没有吆喝;

逛街的人们也慢悠悠的,一会儿站在零食摊前买一卷藕粉酥或一根冰糖葫芦,一会儿又踱到瓯江岸边看看水看看船,一会儿拿起某个摊位上的瓷器和摊主聊聊,一会儿干脆坐在街边看来来往往的游人或发发呆……

摄于丽水-龙泉上茶街瓯江

穿汉服的少女少年在这条街上格外的多,且行头完整,从发饰、服装、鞋子到手里的配饰,身上无一处穿越违和。

摄于丽水-龙泉上茶街

西街是龙泉目前最古老的街区,是龙泉古城最重要的标志,她承载着龙泉古城过往的时光,见证了龙泉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龙泉社会文明的缩影。

摄于-丽水-龙泉西街

据说西街古时全长余米,有铺面八百间,剑铺、打制金银首饰、编蓑衣、弹棉花、青瓷铺、铅石印刷……繁华异常。

摄于-丽水-龙泉西街

直到今天还保存了多处古建筑,像寺庙啦、祠堂啦、还有书院、会馆、戏台、周家大院、邓家大屋、吴家公馆、赵家大店……

据说宋代时建有云水渠,由西往东沿街而去,构成“一街一渠”的景致。

现在看去有的房子古老得已经略显倾斜,但也只是加固和保护,不允许拆建,所以依然能够保留着老街原始的古色古香。

古街并不是商业街区,依然是有本地人居住的地方,茶余饭后,大家都还乐于呼朋引伴,走走逛逛,让这里充满了浓浓的民间烟火气。

摄于-丽水-龙泉西街

算起来,她既是龙泉古城的*,也是龙泉文化的根,特别是、不知道多少龙泉人一代一代的美好乡愁。

毕竟至今还能看到街上的铁匠铺、剑铺、瓷号、布店等,还能打制刀具、铜器、金银首饰……

当地人喜欢用这种老方法打造出来的刀,说是好用、顺手、习惯,跟商场里漂亮整齐的刀具感觉不一样。

摄于-丽水-龙泉西街

若走进老宅,会发现别有洞天,一进一进小小的庭院,收拾得整齐干净,或一株貌似原生的大树,或一池人工的水池,配着江南的湿润气候,都显得精致生动。

摄于-丽水-龙泉西街

西街上的石板路、家家门前的绿植、鲜花、小桌小椅……配合着一些商铺的灯光、灯笼、店招,活色生香,充满着生活的小美好。

摄于-丽水-龙泉西街

龙泉青瓷宝剑苑,是集中以青瓷和宝剑展示和销售为主的商街,多为前店后坊。

让我欢喜的是,看到让自己心动的青瓷盘、也参观到工匠们的工厂。

一件瓷器的出品,大致要经过几道工序:

“揉瓷土”、“拉坯成型”、“烘坯”、“修坯”、“素烧”、“上釉”,然后才是晾干、进窑烧制成品。

本来是进来看青瓷展品的,展厅在二楼,发现一楼就是工厂,就踱进来看,工人们都在认真干活儿,没人阻止我,却也没人理我。

摄于-丽水-龙泉青瓷宝剑苑

电影里或者小陶艺店里能体验到最常见的环节应该是揉土了,凉丝丝软腻腻的瓷土在手里被精心的揉到均匀,这个环节也很是解压。

我这个工厂里看到的是从第二步开始,“拉坯”,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工艺师们都用电动的拉坯机,将揉好的瓷土放在拉坯机上,双手沾水,轻轻地拍一拍,右脚踩住踏板,用来控制转盘速度,轻轻一踩,转盘便开始旋转,这时候双手拢住瓷土,在转盘带动下,手要按目标器型略用力,直到器件成型。

大件的拉坯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如果是小器件快的只需要十几分钟。

摄于-丽水-龙泉青瓷宝剑苑

几个小师傅在把晾干的坯体进行打磨、修补或是雕刻纹饰。

已经能看出纹样轮廓了,花边、人物……没见有底图,都细致得一丝不苟。

他们没有人理我,甚至都没有人抬头看我一眼,专注,彷佛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

摄于-丽水-龙泉青瓷宝剑苑

二楼的展厅里,几个人正坐在桌旁饮茶聊天,坐在正中间主人位的就是店主人。

我在展厅里随意的看着,忽然看到一个瓷盘。

瓷盘上半部分刻画的佛祖宽鼻垂耳,闭目静思,周身祥云缭绕,圆润的线条完美表现了超然的慈悲,大面积的留白之外,是下方的伫立的自己……

嗯,我第一眼就把他称作了自己……

摄于-丽水-龙泉青瓷宝剑苑

店主人招呼我们一起过去喝茶,闲谈间互加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瓷出东方剑守一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