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如何 [复制链接]

1#

清初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主要表现在耕田和人口的增加上。顺治十八年(1661),全国耕地是549.3万余顷。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全国耕地增加到741万余顷。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口也增加了。康熙五十年(1711),为2460余万。到乾隆六年(1741),增到1.43亿(包括登记入册的隐漏户口)。到乾隆末年,达3亿左右。到道光十八年(1838),已增至4.09亿,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康熙时代,重视水利事业,修复了淮、黄故道,疏浚了永定河,开凿了宁夏的一些渠。康熙帝对水利学和测量学都有一定研究。他多次亲行勘察黄河与永定河工地。任用水利专家靳辅为河道总督 ,由水利学家陈潢为其助手。清代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在江南、湖广、四川诸地般可达二三石,个别地区亩产至六七石之多。高产作物加番薯,也传布到河南、河北、陕西等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如烟草,康熙时已传到河南,陕西等省。

手工业的情况手工业中,规模大,分工细,工具改进,技术提高,纺织品种类增多。江宁、广州、佛山是清代发展起来的丝绸产地。江宁的织机以几万计,每张织缎机常由132个部件组成。“江绸、贡缎甲天下”。广州的丝织工,乾隆时有几万人之多,所产绸缎,质地超过江宁、苏、杭。松江改进的棉纺织机使用脚车,一手能纺三纱,省工高效,产品弛名全国。雍正间,苏州有踹坊四五百处,踹工1.9万余人。景德镇的制瓷业,分工细,技术高,式样新,乾隆时有民窑二三百区 ,工匠10余万。

矿冶业中,云南铜矿发展迅速,乾隆五年至嘉庆十六年(1740-1811),最高年产量几次达1400多万斤。广东有的冶铁炉,日产生铁6000斤。佛山的铁锅、铁钉等行销国内外。三、商业和城市方商品生产促进了商业与城市的繁荣。长江边上的无锡是“布码头汉口是“船码头”,镇江是“银码头”,三汉口“粮食之行了,不舍昼夜”,商业往来,以“盐、当、米、木、花布、药材六行最大”。佛山一小镇,乾、嘉之间,商铺、市集、作坊如林,有622条大街小巷。西、北地区也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如库伦、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张家口、西宁、打箭炉、伊犁、哈密、叶尔羌等。乌鲁木齐“字号、店铺,鳞次栉比”。打箭炉“商旅满关,茶船遍河”。北京是全国贸易的中心。那里设立了“里馆”(城内御河西岸)、“外馆”(安定门外),专门接待蒙古来的客商。瓷器、陶器、绸缎、布匹烟、酒、茶、粮都从北京等向少数民族地区批发。临清机户的4哈达”专销蒙古,成都机户的“哈达”专销西藏。清朝对外贸易较以前也更加发展,嘉庆以前,清在国际贸易中直保持出超地位。“,,用全国最富有的商人是山西的票号商人、盐商和行商(所谓广东十三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