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多少钱 http://www.csjkc.com/m/现在世界上还有国家实行“多妻制”。
年结束封建帝制之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官本位制。官员从成为官员那一天开始,就是积极争取“向上”发展,步步高升。除了担心“功高震主”,很少后退。其核心动力,就在“出人头地”。为什么要“出人头地”,因为“出人头地”人的正常追求。用现代心理学“需求层次论”的话说,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但是如果“做官”是“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就只能是“官本位”。同时,家庭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多妾”是男人的权力,但是是个人的事,是男人的自由。当然,这本身也有社会地位象征意义。如皇帝,就应该“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至少“后宫佳丽三千人”;达官显贵“三妻四妾”。是否“宠爱”,另当别论。
“一夫一妻多妾制”不只是婚姻制度,也是家庭制度(也是国家制度)。“一夫”是家长,“一妻”是“内室主管”。在皇帝“国家”里,皇帝是“国家长”,“一妻”是皇后,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后宫佳丽三千人”的“首长”;同时也是“天下”“全民之母”,母仪天下。礼制上,“父母”也是“子女”。
自从秦始皇公元前年建立秦朝“封建制”帝国,之前的“封土建国”封建制被“郡县制”封建帝国取代。“郡县制”是县级及以上行政首长由中央政府任命。秦朝建立的“郡县制”,正式开启了“官本位制”。“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官本位文化起源于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商鞅。“官本位制”不同于以前的“贵族本位制”。“贵族本位制”以贵族身份为尊。
“郡县制”实行了2千多年,“官本位制”也实行了2千多年。
“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家庭婚姻制度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已宣告结束。
尽管封建帝制结束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家庭婚姻制度,也已经由男女平等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所取代。但是在政治制度上,长期以来,“官本位制”却仍有一定残余未能消除,而且在思想观念上还有一定市场,或隐或现地影响着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历史是“传统”,“需要”得到继承。尽管需要剔除“糟粕”。但是人们对“糟粕”的认识并不明晰和一致。所以,根深蒂固的传统可能需要人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挣扎很长时间,最终彻底摆脱官本位制糟粕,并且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彻底消除官本位的思想观念。
“一夫一妻多妾制”是典型的男尊女卑社会结构的缩影。“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副作用是“多妾”的“争宠”。无论我们看宫廷历史还是看宫廷剧,都看到了那里面的残酷。这是由这种婚姻结构决定的。后宫佳丽争取皇帝的恩宠,“妾”争取“老爷”的恩宠,“争宠”几乎就是这些女人一生唯一的“事业”。后宫嫔妃争宠上位,全凭取悦皇帝,以及“母凭子贵”。这是一种国家制度。
“官本位制”可能导致社会目标扭曲,脱离大众意志倾向,使国家误入“歧途”。“领导”或“首长”有了“成就”作为资本后,还可能产生“自负”心理,从而觉得“有恩”于社会。同时,由于“属下”是被自己“任用”的,还会觉得“有恩”于属下,形成“官场文化”。如同诸葛亮,是不能取代刘家的。这也是正常心理。这叫做“忠诚”!“文化大革命”期间培养“忠心”,就是因为推动者觉得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有恩”,必须“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些都不仅是观念的问题,也是机制的问题。因为本应该是社会的责任,却只有部分人来承担,造成了这样一种心理。“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还是西方歌曲,唱归唱。因此形成了一种社会活力的退缩。我们设想,假如没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还会一样星光熠熠,自然“闻达于诸侯”,岂会有后来之阿斗“乐不思蜀”!假如魏延不被诸葛亮看出“反骨”,蜀国也未必早早收场。为什么“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那千里马就“隐藏”那么深,谁都看不到吗?
人类的结果,可能是“物竞天择”的结果,但也未必就一定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如果“物”也是“天”的一部分,那么谁在“择”?而且,人类愿意被“天择”吗?谁问过?谁通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需要代劳吗?如果走错了,谁担着?由于大众责任被取代,大众智慧也被愚化。官员习惯于做“父母”,大众也就习惯于做“子女”。为什么“子女”不听“父母”的?一言不顺,就会被“是龙盘着是虎卧着”,永无出头之日。小心翼翼地生存。唱歌都没机会。
目前,社会上,有两种“官场文化”现象。
名义上,“官本位”已经废除,国家公职人员是人民“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在价值观方面,有新的要求。这是非常大的进步。但是整体上,特别是在大众心理层面,官本位观念并没有得到根除。所以会产生累积效应,因为有的“大众”,会进入官僚体系。因此在制度建设上,也更难于摆脱传统官本位制的影响。比如副职的增加、专业部门领导的增加,特别是事业单位、企业领导附带行政级别,官民不分。岗位责任从属于上级指令。对于“官职”的追求,已经延伸到运动员,只要搞出名次,就可以搞出个行政级别,直至呼风唤雨,与当初的高俅、胡雪岩相似。甚至宗教人士也有行政级别。行政官员的增加成了工作奖励。
“官场文化”另一个现象就是“争宠”,就像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官场版。有人以在“人大”上“不投反对票”作为“爱国”标志,或标准,也不能说是个别人的认识,否则怎么会说出口?不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只以领导意趣为导向。而“领导”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副职下属的“争宠”,进行摆平,美其名曰“领导艺术”,大家利益均沾。为此,还真的“摆瓶”以时刻提示自己——景德镇也曾因此发过小财。而副职、下属对“成就”的拿捏也成为一门艺术,也需要平衡。
政治体制改革,自提出已至少30年。但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党政干部体制结构的改革应该是重点内容。党政干部体制结构改革的成功,可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保持国家行政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形成公平的干部晋升机制,防止腐败堕落。
“多妻制”与“官本位制”是一个文化体系的两个产物,消除对政治稳定影响较小的那一个容易些,消除对政治稳定影响较大的,就很难。有很多理由和借口,也需要有许多“国情”做条件。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