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物汪曾祺写作颇勤快的小老头人间 [复制链接]

1#

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

——汪曾祺

提到《人间草木》,很多人应该都很熟悉,书里有活灵活现的花鸟虫鱼,有各式各样的果蔬食物,有各地的采风游记,还有西南联大的诸多往事,这是对生活有着多么饱满的热情和细致的观察,才能刻画出如此艺术化的生活。

汪曾祺把生活的烟火气描绘的如诗般美好,草木鱼虫,蔬果花卉,唱京剧,写诗,画画,遛鸟,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历经苦难的老人,眼睛里面生活的样子。

一个人的文字构成了他的风格,而行文的风格往往反映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汪曾祺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对苦难也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宽容。

0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一、少时经历

汪曾祺出生于高邮的一户地主家庭,生母在他三岁时便去世了,他先后有两个继母,第一任继母因病去世,第二任继母陪伴他父亲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汪曾祺对她很敬重。

读高中时,日本人占领了江南,他辗转了几个学校勉强读完了高中。曾经有一段时间,因战事紧张,他跟随父亲到高邮城偏远的一个村庄里的小庵避难半年。

当时除了学习课本外,还带了两本文学书,沈从文的小说集,和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这两本书对他以后的创作以及人生态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后来,他辗转从越南到昆明,考取了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在大学期间,创办校内杂志《文聚》,并开始发表一些散文、小说。

因为英语和体育不及格,他没有拿到西南联大的毕业证书。

毕业之后,找工作步履维艰,最后到了联大学生办的中学当起了老师,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同为老师的施松卿。

二、乱世爱情

汪曾祺和施松卿相见恨晚,在教书之余一起吃饭、散步、看电影,还一起养过两匹*队里无人认领的马,那段时间感情迅速升温。

离开昆明后,两人一个回了福建,一个去了上海。直到施松卿在北京大学找到了一个助教的职位,汪曾祺也去了当时的北平,两人才结束了异地恋。

初到北平,汪曾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只能寄宿在施松卿教书的北大红楼,四处寻找工作。最终在沈从文的帮助下,在历史博物馆找到了一份办事员的职位。

他们在北平安了家,从此不离不弃相守了近半个世纪。

三、苦难岁月

“反右斗争”开始,他因为“右派”名额不够,莫须有的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

农活粗重,难堪重负,他一直在咬牙坚持,在他的文章《随遇而安》中写到,

只要我下一步不倒下来,死掉,我就得拼命的干。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扛过小麦、绿豆等农作物装车,在给家人的信里还用调侃的语气写“斤的东西,就数绿豆最重”。

在艰难的劳改时期,汪曾祺还组织农工们演话剧,帮助演员化妆。

有一次,演完话剧急着赶火车回北平,来不及卸妆,便带着话剧的妆容回到了家,把儿子女儿们都高兴坏了。

他只和家人分享劳动改造中愉悦的事情,对苦难只字不提。

三年艰苦的劳动改造,让老头儿对生活,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他看来这些悲惨的经历,都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十年文革,因之前“右派”的问题以及地主的家庭背景,被批斗,抄家,写大字报,剃头发,关牛棚,打扫厕所,写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报告……

他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邻居有不堪凌辱自杀的,有从此一蹶不振的,他默默地承受着这份时代的“洗礼”。

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

在经历了诸多苦难之后,老头儿依然以赤子之心面对生活,那一分热情从未减退。

02老头儿也有写不出的文

汪曾祺有一段时间不再发表文章,“四人帮”倒台后,文坛开始重新活跃起来,很多反应社会现实、揭露社会弊端的小说一经出版,便会轰动四方,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在那个时候空前绝后。

然而这段时间,他却不写了。树立正确思想、先进人物、模范、典型不是他想迎合的创作潮流,而且经历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让他有些心灰意冷。

有一段时间描写反右的小说很多,当时他的妻子曾让他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也写一篇。

他写成之后,给家人看,跟别人写的一点都不一样,没有大苦大悲,没有撕心裂肺,主人公似乎都没受什么罪,平平淡淡的,让人一点也不感动。

于是便让他再做修改,改了六遍,仍旧是温情脉脉。

汪曾祺对过去受的苦和遭的罪总是讳莫如深,也不愿将这些苦难传给更多的人,但是那些苦难其实一直在心里。

女儿去黑龙江上山下乡时,有一次回家哮喘发作,却执意要按期归队,妻子气急败坏的不让她回去,老头儿却说:“下面的事,你没有经历过,那种屈辱,你根本就不会懂”,说服了妻子让女儿按时归队。

随后,妻子让他帮女儿写一封“病退申请报告”,让女儿可以回北京治疗哮喘。

他思来想去,寄到东北的信里写着:“敬爱的连队首长,恳请您放过我们的女儿汪明,让她回北京治疗和生活……”

连长看后,说信里该说的都没说,还是女儿自己重新写了封病退报告,连队通过,才回了北京。

老头儿还写不出的是申请房子的报告,当时*府可以给有住房困难的知识分子解决住房,作家协会的领导到家里一看,家里五口人挤在狭小的两间房子里,很是同情,于是便让他写一份申请报告。

这可让他犯了难,在家里一个劲儿的说:”我不要房子,也不写报告,现在住的就挺好”。

无奈于妻子的高压,他趴在桌子上苦思冥想,最后难产出了一份报告,被妻子说“写的简直是没有文彩!”

房子没有分到,老头儿害怕家人再逼他写“狗屁报告”,又开始在家里说,“咱家的狗窝挺好,为什么非要搬家呢?”

汪曾祺一生写过很多报告,被打为右派时,文革时,“四人帮”倒台后,按组织的要求,天天写检讨报告,还帮剧团领导写过发言稿,这位大作家可能最头疼的就是写报告了吧!

汪曾祺对别人都很宽容,生怕给别人添麻烦,从写不出的两个报告就能看得出来。

国家一级编剧,最后还是靠自己的儿子,才住进了一间有自己书房的房子。

03老头儿三大爱好:抽烟喝酒品茶

烟、酒、茶是汪曾祺的毕生所爱。

每天早上醒来,沏一杯浓茶,点一支香烟,然后陷在沙发里面,如高僧入定般,脑海中开始构思要写的文章。

一般这样的几个早晨,一篇文章便可在脑海中成形,落笔成文。

他曾言:“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清晨静坐之中,‘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创作心理状态”。

汪曾祺写文章基本上一气呵成,手稿很干净,最多只有个别词句的调整。在品茶抽烟入定的过程当中,他已经把文章的结构、段落、用词全部想好了。

他还喜欢喝酒,可以说嗜酒如命,每天都要喝。

晚年因喝酒过量导致肝硬化,还有食道静脉曲张,妻子和儿女们经常劝他,并且管制他不准再喝酒。

他便说到:“如果让我戒了酒,就是破坏了我的生态平衡。那样活得再长,有什么意思!”

为了让家人安心,老头儿把惯喝的白酒换成了红酒。

他经常在喝酒半酣后,处于半醉半醒、半人半仙的状态时,写诗画画,肆意挥洒,酒赋予他灵感,酒后写出的诗和作出的画,通常都让儿女们眼前一亮,颇有“酒仙”的风范儿!

04老头儿三杂:吃杂食看杂书写杂文

一、吃杂食

汪曾祺说自己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人。

北京的豆汁儿,内蒙的烤全羊,昆明炒苞谷,四川的火锅,苏州的东坡肉,南京的盐水鸭……老头儿都颇有研究。

还因为一直没有吃上江阴的河豚耿耿于怀六十年,七十五岁时,专门写了一首《河豚》,

六十年来余一恨,不曾拼死吃河豚

会吃者也喜欢做饭,老头儿经常在家里做饭。儿女每次回家,他都掌勺,做一桌丰富的佳肴,爆肚儿,羊肉羊蹄,热汤面,臭豆腐……

晚年,家里请的小保姆不会做饭,他手把手的教小保姆做菜,小保姆很快就可以做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二、看杂书

除吃以外,汪曾祺读的书也很杂,除了中外的文学作品,有科普类的《植物名实图考》、《昆虫记》、《辞海》、《景德镇陶艺录》,还有历代文人谈吃的小册子和各种诗话,书论画论的书籍。

他主张作家应该博学,一般的名著都应该看看。但不能按照中外文学史循序渐进,一本一本地读那么多书,更不能按照文学史的定论决定自己的爱恶。

他都是抓到什么读什么,读得下去就认真读,读不下去就抛置一边。

汪曾祺读大学的时候在西南联大的图书馆看书,工作后在剧院的档案室看书。

看的书虽多,但他的藏书并不多,文革前,家里的藏书还放不满一个书柜,他喜欢的作家的书都没有。可见,他对书的记忆力和吸收能力有多厉害!

三、写杂文

汪曾祺把他经历过的生活、尝过的美食以及看过的书,写进自己的文章,文章不免也杂。

但都不离开生活,朴素的生活,花鸟鱼虫,蔬菜瓜果,诗意的生活,论写诗,评画画,改京剧,旅途见闻,去内蒙、四川等地采风时的所见所感,还有故人逸事,少时经历,还写过一部没有上映的电影剧本。

他只写生活积极的部分,对下放劳动时的艰苦,文革时的屈辱,几乎从未曾提及。

他的儿女们曾说:“爸爸脑子,似乎特别不愿意记忆那些悲啊苦啊的东西,更不愿意将他们付诸文字”。

在他内心里,觉得人们过去受的苦难已经很多,好不容易生活的好一点,没有必要再把以前的陈年旧账翻出来,让大家再难受。

他始终觉得一个作家的作品,读者看完后,应该觉得生活是美好的,是有希望的,有许多东西弥足珍贵,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总让过去禁锢着自己。

这也就理解了为何他的作品给读者带来的总是美的享受,生活里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都来不及一一看过,怎么还有时间去凭吊苦难呢?

写在最后

汪曾祺被世人评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他有着文人的简朴豁达,安贫乐道,不畏强权,淡泊名利。

他的书法、画画、写作造诣都很高,贾平凹曾说汪曾祺是文坛一只成了精的老狐狸。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有很多人说,现在读汪曾祺的书,能帮助我们对抗焦虑,放缓心情,的确如此。

他带领着我们去看生活本来应该有的样子,工作很累、压力很大、琐事繁杂……

这些都是真的,但生活很美,更是真的。

读汪曾祺,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为自己的灵*找一方安宁之地,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现代的世外桃源。

而他自己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本耐人寻味,让人想一读再读的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