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九段,小雅三大名窑都在衰弱吗?有人说大家有没有感觉,春风祥玉,九段烧,小雅是不是没落?最近几年都没好作品,所谓三大名窑是不是都在吃老本?问题很尖锐也很有意思,今天我就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没落了。
先来看看春风祥玉,说春风没落的几乎都是老春老贵的老玩家,他们一路见证有一定的话语权,他们的观点是以前春风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但是现在少有眼前一亮,我们先来看看春风的这三段历史,老贵和祥时期,年至年,历时8年,老春风祥玉时期,年至年历时9年,新春风祥玉时期年至年历时5年,从三个时间以及背后的历史我们分析,玩家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就很好理解了。
一老贵有8年,老春有9年,新春才5年,一个窑口想要沉淀出许许多多的精品,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做得久好作品大概率就会留下得多,用5年的时间去跟8,9年的时间比,显然有点强人所难。
二竞争更激烈了,了解景德镇茶器行业内部的人都知道,年是景德镇仿古圈入侵的关键一年,很多仿古大佬投身其中,无形中让玩家对于眼前一亮的标准提高了,新春风气既要跟过去的自己竞争,要做出新意,又要跟强劲的行业对手竞争,作出眼前一亮,自然难上加难。
三变故带来了阵痛,年春风原来的柴窑塌了,然后换了新窑,这一塌塌掉了很多老味,烧瓷器这玩意不同窑烧出来的味道会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人建的烧的,另外年春风出走了大量的技术骨干,人才的流失也让其出现创作能力上的阵痛,但是即便如此这5年春风也没真正衰弱,反而江湖影响力走到了登峰造极,5年不长也不短,市场残酷之极,能持续5年保持品牌号召力和玩家认可度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个人觉得说春风衰弱还为时尚早。
再来谈九段烧,江湖认为九段烧没落了原因就更简单了,高白泥高白釉上画青花玩家不待见,为什么不待见?答案也很简单,茶器玩家崇古追求老味,这股舆论思潮随着入侵的仿古圈在茶器价值观上的一统江湖愈演愈烈,自然九段烧就被边缘化了,但是九段烧的边缘化的根源不在高白泥,而在段镇民在年的逝世,试想如果段镇民还健在,面对消费思潮的改变,他会不会选择采取行动,年后发优势都能杀到景德镇茶器三大名窑的江湖地位,在技术和审美的变化中,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段镇民会重拳出击,采取新的战略应对。
可惜没有如果,即便是后段镇民时代的九段烧,个人也不觉得它没落了,尤其是在追求画工这一点上,实际做的是更精益求精了,大家看图片里面的金鱼杯不谈艺术谈技术,这么超写实创作栩栩如生的画工,不说极致也是巧夺天工,作为玩家在工艺品艺术品领域,我们其实需要更多的容忍度,要多鼓励一点不一样,要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能说没有古味就等于不好,就等于窑口没落,盖棺定论的话当代人其实最好不评价当代,让我们的后代人去审视,让子弹去飞一会儿。
最后让时间去做裁判,创新出来的东西,即便是垃圾,天也踏不了,最多也不过是多费一捧土而已,再过年之后,在我们后人的审视中谁又能保证后人对于这一捧土价值的评判,景德镇茶具当前最大的瓶颈就是创新,大家都知道都痛苦,但谁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案,这个创新为什么这么难,个人认为不是因为创新难,而是因为这片土壤对创新不宽容,只要是创新就意味着犯错,意味着九死一生,做9个可能是垃圾。
只有一个能看得多么坎坷的路,这么坎坷还没有人领情,只要你创新不一样,就没有老味,直接盖棺定论不行,连试错的宽容都没有,都这么苛刻,那谁又敢去创新呢?何况玩家喜欢老味迎合一下不就更好赚钱了吗?所以在创新这件事儿上,当代人不评价当代,让后代人去审视,让子弹飞,让时间去盖棺定论,大家要明白一个词,物极必反都在仿古,那么久而久之仿古的价值也会因为太多人内卷而坍塌。
最后谈一谈小雅,小雅不是没落了,是阮定荣老师老了,并且身体也不是特别好,用阮老的一句话讲,就是趁还有力气能做几个就做几个,在小雅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从手艺人的作坊升级成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品牌,也没形成体系稳定的团队,所以你说现在小雅没落也有道理,毕竟阮老在身体和精力上不复当年勇,在小雅甚至九段,春风身上,我们其实也看到了景德镇窑口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很多窑口都没有走出小作坊式的经营,凭借自己一门独特的手艺行走江湖一招鲜吃遍天,但是随着市场的竞争升级,玩家的挑剔劲儿上来了,有没有未来我们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最后想起的一句话,景德镇的匠人应该把最好的技术拿出来,然后再去吸引顶级的艺术家设计师来创作,好的窑口去变成一个大的平台。